心悦校园
优秀班主任专访之孙仁娟: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2010年9月,和同学们初次相见的那天,她在台上笑得无比温暖、灿烂,犹如昨天。而今往事历历眼前,丰富多彩的大学,磨砺成长的大学,她的陪伴让2010级土木三班如家一般,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奋斗,懂得脚踏实地向前。

如今,同学们面临毕业,步入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十字路口:就业还是升学?回家乡还是去一线城市?在国内还是出国?男(女)朋友怎么办?每一位同学的大脑里都盘旋着许许多多的问号。每当同学们面对这些问题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孙老师,每一次和孙老师的面对面的交谈后,他们都会从“一头雾水”到“拨开云雾”。从步入大学后的“诸多迷茫”走到毕业前的“水到渠成”,每一位同学的成长中都充满了孙老师的耐心指导,她的关爱洒满同学们的前进路途。

助力成长 用爱与责任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严师,慈母,33个孩子的好家长,她的责任在每一位同学需要的时候象伞一般撑开。

初入大学,年轻鲁莽。一年级下学期,王帅帅同学在体育课上打球时左脚不慎骨折,需打入钢钉固定治疗,给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孙老师很是挂念,多次探望他,安排了几位同学从学习和生活上对他进行全方位的帮助,并联系任课教师对他的学习进行特别关注和辅导。在了解到他的家庭经济较困难时,孙老师组织系里老师为王帅帅同学捐款,也把自己在交通文化节比赛中所得的奖金都捐给了他。在孙老师的关心下和帮助下,王帅帅同学的学习不仅没落下,在之后的班级各种活动中积极参与,起到了模范的作用。在孙老师的感染下,班级内逐渐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鼓舞着每一个同学。

四年来,对于班级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孙老师如数家珍。因为每学期伊始和结束时的班会,是孙老师总结同学们学习、指导他们专业发展的保留节目。和那些枯燥乏味、充满形式主义的班会不同,孙老师的班会更像是充满正能量的班级聚会。面对新学期的课程学习,她会详细地介绍每门课程的特点,生动列举课程在科研发展和工程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深入分析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同学们面对新课程时,总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每学期结束,她都对每位同学的考试成绩详细分析,通过丰富多彩的图表和形式进行总结,推举成绩优异的同学介绍经验,为每位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深入查找学习态度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在她的指导和鼓励下,班级形成了积极主动、互动良好的学习风气,学习成绩一直位于全年级前列,得到了任课老师们的一致肯定。

2013年秋季,随着考研准备与冲刺、研究生推免、就业面试等一系列工作的逐步开展,摆在孙老师面前的工作顿时多了起来。她在教学和科研之余,抽出宝贵时间与同学们谈话,了解他们的毕业计划,掌握同学们在考研、就业和出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组织班会等形式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和解答。她精心准备了PPT,为同学们介绍了全国重点高校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的学科排名、重要学科方向和最新研究进展,并针对每位同学的具体要求规划了详细的考研复习计划,督促同学们按计划执行,确保了每一位同学的复习效果。

在指导研究生推免、特别是在几位外保同学的研究生推免申请过程中,孙老师倾注了诸多的精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天夜里,段洪亮同学从上海打来电话,他在申请同济大学桥梁专业研究生推免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孙老师立刻上网查找资料,及时帮他分析和解决了问题,使他顺利通过考试,获取录取资格。王莹同学在申请西南交通大学桥隧专业研究生推免资格时,离申请和考试截止只剩下一天时间,孙老师放下手头工作帮他准备材料,并果断帮他购买了机票,让他及时赶到成都参加考场,并以优异成绩获得录取。在孙老师的全程精心指导下,班级创造了外保3名、内保7名的普通专业保送记录,外保比例和录取总比例均为学院历年新高。消息传来,全班同学为之欢腾,这喜悦,是对同学们勤奋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孙老师辛勤付出的感激和回报。

带领学生走出去,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很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工科大人才的培养角度出发,孙老师特别重视对同学们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大学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和要求,孙老师为同学们制定了“循序渐进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计划。

从同学们入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开始,针对同学们专业认识还很欠缺的特点,孙老师为同学们精心设计了-“探路者”校友寻访暨专业岗位体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暑假开始前的两个月,她就与本专业相关的管理、设计、施工和科研等各类单位进行联系,并最终为同学们选定了包括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山东高速集团、山东交通科学研究所等20多家单位进行实践活动。暑假伊始,由班上的二十余名成员组成的5支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着对专业深入了解的目的和对未来的憧憬,分赴各单位,细心聆听前辈指导,切身体验专业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收获。活动结束后,孙老师组织同学们及时总结活动经验,提升认识。该年度的“校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和“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是对同学们和孙老师共同努力的最大肯定。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班级的社会实践活动朝着更专业、更深入的方向逐步发展。四年来,同学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最初的校友寻访、岗位体验等对专业的初级认知,发展到对公共交通运行专题、路桥梁耐久性、高等级公路常见病害等专业性较强的主题就行调研,再发展到进入道路、桥梁施工现场进行“真枪实弹”的工作。同学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每一位同学都从实践的道路上磨砺了自己的韧性,扩展了自己的内存;每一位同学都从实践中找到了学习专业的源动力,点燃了学习专业的热情;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了专业世界的精彩和厚重,每一位同学都因它而积极向上。

指导创新,为学生的专业添一抹梦的色彩

各行各业离不开创新,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创新更是必不可少。

秉承这种思想,孙老师将科技创新的思想不断灌输到了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和课余活动者,使他们逐渐融入到了科技创新的氛围中。从大一开始,孙老师不断为同学们寻求参与老师们的科研活动和试验的机会,鼓励同学们在动手试验的过程中锻炼和成长自己。通过孙老师的桥梁纽带作用,班上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参与过科研项目的试验活动。同学们从最初的挖土筛沙、下手打杂着手,到后来的单独完成试验工作,至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科研能力的学术型人才,孙老师一直陪伴左右,扶助前行。

2013年5月,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申请开始了。在总结入学以来参与科研活动经验的基础上,郝庚任等同学提出了“关于混凝土热膨胀系数测试仪器的研究”的立项想法,孙老师对项目申请的每个细节进行周密分析和指导,并用自己的科研经费支持同学们开展了一些前期试验,该项目最终成功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同时,段洪亮等同学提出的“新型挡土结构物土压力监测仪器的研制”也获得“山东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重点立项支持。这些进步与同学们的努力密不可分,也与孙老师的深入指导密不可分。

起初,2010级土木三班是这样一个集体:充满活力、青春不羁。因为有了孙老师的带领和指导,感恩的萌芽在每位同学心中悄然发芽、生长,专业上的积累和成长让每位同学插上了理想的翅膀,朝着梦想勇往直前。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谆谆如父语, 殷殷似友亲”,怀着对孙老师的感激,相信同学们会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

作者:      责任编辑:崔杨
上一条:优秀班主任专访之刘斌:做学生的领路人 下一条:优秀班主任专访之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