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悦校园
优秀班主任专访之李凯岭:班里最老的学员

“我刚出差回来,7点半你先去我办公室吧”。

电话另一边是李凯岭教授,山东大学优秀班主任,机械学院资深教授、硕士生导师,50后,笔者印象中严肃的老者。行程匆匆,李教授最终还是愉快的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笔者吃过晚饭匆匆赶往李老师办公室,远远看到灯光亮起。看时间,正好7点30分。进去办公室,李老师热情的请笔者入座。“我可很守时呀”,李教授开玩笑说道,互相笑笑,顿时没有了拘谨。将近两个小时的交谈,李老师从自己的求学路说起,说到教育说到科研,把自己的往事趣事娓娓道来,原定是对优秀班主任主题的采访,但是我们感兴趣的却远远不是优秀班主任这个名誉,而是李教授这位充满活力的“老者”,李老虽年近耳顺之年,但魁梧的身躯给人一种力量,“我以前是打篮球的,校队球员。”双方又相视而笑。

可能这就是一个优秀班主任的潜质吧。让人第一次相见就有一种亲切感。

听李老师讲故事,就像是在读一本愈读愈爱不释手的佳作名著,就像是在品一缸愈品愈难以自拔的陈年佳酿。

纯真、执着:时代的烙印

李老师生于1957年,60年代、70年代求学,正好碰上文化大革命。那是整个民族情绪高涨的年代。

“我们那个时候条件比你们现在差远了,他们整天搞运动,但是我被打成了走资派,我连红卫兵都不是,所以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看书。”说起这些,李老师表情轻松,可能经过那个看似动荡的年代,就拥有了这种处事不惊的豁达;也可能被打成走资派不能参加运动现在看来却是因祸得福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那个浮躁的环境中,李老师能屏蔽外界的纷杂静心读书,于己于当代的所有大学生都是一种启发。“那个时候初中升高中是要考试的,就像现在的高考。我是我们那块区域的第一名”。李老师笑呵呵说到,脸上露出一丝孩子般的自豪感。

75年,李老师高中毕业,那个时候没有高考,他去做了钳工学徒。“我们成立了青年突击队,那个时候的人只谈贡献不谈回报,每个月领着22块钱的工资,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累了就在车间铺张凉席躺一会。”我无法体会那个年代的人究竟有多大的精神动力,那是整个民族的热病,像打了鸡血一样有无限的激情和使不完的力气。“那绝对不是什么坏事”,李老师看出笔者脸上的疑惑,“第一点,我们支援了祖国的建设。第二点,做钳工学徒的经历,让我对机械行业产生了兴趣,以至于我走到了今天。最后一点,可能就是那段经历让我有了做事执着、不怕吃苦的性格”。多么理性的辩证论,李老师是怀着理性的眼光看待文革的,就像他说的,我们的两弹一星就是在那个年代诞生的。而对于李老师个人来讲,那个时代给他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那就是他执着的个性:从做钳工学徒开始,李老师的机械之路便铺展开来一发不可收拾。

77年,李老师参加了第一届高考,顺利进入山东工学院攻读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1982年1月毕业获学士学位,留校开始从事机械教育工作。92年,受国家派遣到香港震雄集团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师合作研修工作,深刻体验了不同社会体制下企业运作的特点。

“我上学的年代教育环境差,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好的学习氛围,我喜欢教育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情有独钟到有些偏执的李老师,伴随97年香港回归返回学校,在二尺讲台上继续扮演教书匠。05年,李老师研修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现在,李老师是机械学院研究生导师,并承担本科三、四年级正常教学任务。同时他还是机械学院机制教研室副所长,主管三门专业课程教材的编订。说着,李老师抽出一个资料袋,“这本教材就是我主编的,正在申报教育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李老师用手指了指课本封面上自己的名字,满满的孩子般的自豪感。笔者认真的翻看了一下,那正是笔者正在用的教材。

很长时间的交谈,李老师一直面带微笑,没有一位老者的沧桑,也不是一位学者的隐晦难懂,更没有一名教授的高不可攀,说到乐处两人一起笑,平易近人。享有众多名誉、阅历颇丰的李老师甚至还会为书上有自己的名字感到欣喜,典型的老小孩。纯真,这个特殊的烙印可能并不是时代赋予他的,或许只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

执着的个性让他在机械行业中深得造诣,年轻的心态让他在教育行业里桃李芬芳。

班主任:打成一片 潜移默化

说起教育经历,李老师可以侃侃而谈几天几夜,说到班主任经历,李老师稍稍有些难为情,“之前在老山工曾经有一段班主任经历,印象不是很深,11机制是我第一次用心地带领一个班级”。虽说是第一次,但是在班级管理方式上,李老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打成一片,潜移默化。

11年新学期伊始,学院学生工作部署会议上广招专业老师担任新生各班级班主任。喜欢跟年轻人打交道的李老师报了名。“我承担着几个科研项目,需要灵活的思维,我觉得跟年轻人在一起可以让我变得更年轻,这是你们能带给我的。还有我喜欢教书,做班主任之后跟学生接触的更多一点,我想把更多的东西教给我的学生。这可能是我最初选择应聘班主任的原因吧。”于是,一位已近耳顺之年的50后就这样跟一群懵懂的90后走到了一起。

笔者在采访李老师之前已有耳闻,他的学生这样告诉笔者:“我们和班主任第一次见面是一次联欢晚会上,李老师突然造访跟我们一起唱歌。”“是《国际歌》”,笔者如此相告,李老师笑着回应道。“我想让我的学生首先感受到一种先人给予我们的正能量,让学生总是保持昂扬的激情,我让学生学唱这首歌。”可能这首国际歌跟我们90后的大众审美并不相符,有人质疑这就是代沟的体现。“我知道会有人笑我老顽固,其实我还会让学生抄写背诵《弟子规》,要求每一个人写一个学习的体会。我觉得这并不是我老顽固,经典并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就变质,有些东西放在什么时候都适应,恰好我觉得你们这一代缺失了很多素质,比如缺少责任感、没有纪律性,而弟子规里面的内容可以给你们启发”。李老向笔者表达了自己对学生的期望,也是他做班主任努力为学生塑造的样子:足够强的专业背景、较强的组织纪律性、责任感、辨别是非的能力。

李老师喜欢跟年轻人打交道,班级春游他会不劳辛苦的跟随;班级聚餐他更会跟着“凑热闹”;体育团体比赛,他与班级同学一起参加趣味项目,“抱球跑”。更让笔者惊奇的是这样一位50后,却热衷于各种社交工具,11机制班的qq群他是最活跃的成员之一。“只有融入他们的圈子才可以真正了解他们,才可以更好的引导他们。”李老师教育学生从来不会制定标准的制服来约束,而是跟学生打成一片之后循循善诱,就像刚才说到的《弟子规》,他并没有期待立竿见影的改变,只是希望多读《弟子规》之后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

在班级建设中,他会给大家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不会强制要求班里的同学怎样,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也不刻意地改变某些东西,承认每一种个性的存在。一种个性就会发展一种专长,这个社会需要各中有专长的人才。当然李老这样说并不是懈怠偷懒,“我会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看他们最近的社交动态可以知道学生最近的情况,必要时候我会找他们谈话”。如此让笔者想起形容教师的一个俗套却再也合适不过的比喻:“园丁”。其实李老为学生做的还远不止这些,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13年暑假,他为学生联系一家企业进行工作实习。另外李老还是山东大学机电创新平台主要负责人,指导班级多支队伍参加各种规模的机电创新大赛。

李老任班主任两载有余,11级机制班取得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集体荣誉“机械之星”篮球赛的两连冠,还是个人荣誉“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各级科创项目嘉奖,李老的11机制可谓赢得盆满钵满。“这是他们努力的结果,与我无关”。李老又露出那近似招牌式的孩子般的自豪感。李老并不是一个重荣誉的人,只是看到11机制的成长从心里替他们感到自豪。

谈话接近尾声,李老笑呵呵给笔者讲了个故事,“我很感激自己有这一段班主任经历,还记得那次抱球跑,有个孩子看我累,果断替我跑完剩下的路程,让我很是感动。”

天色已晚,笔者即将结束自己的采访,很是遗憾谈话因为时间紧迫就结束了。李老的故事几乎渗透到新中国建设的各个时期,每一章都是那样浓墨重彩。班主任经历可能是这本厚重的历史就要翻到末章处那出彩的一笔。有人说,大学的班主任只是空架子,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至少在李老这里就给了这种观点最强有力的回应。一位经历流年洗涤风霜侵蚀的老者融入年轻的浮躁的新生代已经很是不易。“跟他们在一起是相互学习的过程,他们在成长,我也在成长”。此时,李老俨然已经成为班级的一员,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称呼李老,11机制最老的学员。在这里我们为这位默默耕耘数十载的老者致敬。

临行之际,笔者向李老告别,“晚9点30分,我该去看看qq群了”,李老看看表说到。

作者:      责任编辑:崔杨
上一条:优秀班主任专访之郭晓笋:学生前方的指路人 下一条:优秀班主任专访之王文灏:做好该做的事儿